Skip to content

2.清热燥湿药

99.黄芩

  • 别名: 山茶跟、黄芩荼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3~10g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用于湿温、暑湿,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黄疸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热泻热痢,泻下赤白,腹痛里急,肛门灼热: 黄芩,芍药 各 9 克,炙甘草 3 克,大枣 4 枚,水煎,去渣,温服,早晚各 一服,具有清热止利,和中止痛的作用.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黄芩柴胡粥: 黄芩,柴胡 各 10 克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为稀粥,待熟时调入白糖,再煮一二沸服食,每日 1 剂,连续 5- 7 日,对发热头痛,全身酸痛有明显疗效.
  • 黄芩茶: 黄芩 6 克,用水煎沸后取汁,冲泡绿茶5- 10 分钟即可,冲饮至味淡,也可直接冲泡服用,可清热除烦,降压利尿.

100.黄连

  • 别名: 味连、川连、鸡爪连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2-5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体质
  • 禁忌: 本品大寒,过量久服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忌用。苦燥易伤阴津,阴虚津伤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心悸不宁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疗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伤寒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吐: 黄连,干姜,炙甘草,半夏,桂枝各 9 克,人参 6 克,大枣 4 枚,水煎,去渣,温服.白天三服,晚上两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黄连杏仁蒸萝卜: 黄连 2 克,杏仁 20 克,白萝卜 500 克,盐适量,黄连洗净,杏仁浸泡去皮,白萝卜切块后与杏仁,黄连一起放入碗中,移入蒸锅,隔水炖,待白萝卜炖熟后加盐即可,有润肺止咳的作用
  • 黄连白头粥: 黄连 10 克,白头翁 50 克, 大米 30 克, 水煎中药,取汁,另取一锅,加水和大米,煮至米开花,加入药汁,再煮成粥,能清热解毒

101.黄柏

  • 别名: 川黄柏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肾、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3~12g。外用适量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体质
  • 禁忌: 本品苦寒伤胃,脾胃虚寒者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有清热燥湿,泻火除蒸,解毒疗疮的功效。用于湿热泻痢,黄疸尿赤,带下阴痒,热淋涩痛,脚气痿蹙,骨蒸劳热,盗汗,遗精,疮疡肿毒,湿疹湿疮。盐黄柏滋阴降火。用于阴虚火旺,盗汗骨蒸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痢疾: 黄柏 50 克,黄连 10 克,研成细末混匀,水泛为丸,每次 6 克,每日服两次
  • 治脱发: 黄柏,当归各 60 克,侧柏叶,桑葚各12 克,焙干研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次九丸,早晚一次, 20 天1个疗程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黄柏绿豆汤: 黄柏 10 克,绿豆 250 克,白糖少许,黄柏煎水去渣,加入绿豆汤煮至烂熟,放入白糖,凉服,随意服用,能清利湿热,泻火解毒
  • 丹参黄柏酒: 丹参 30 克,黄柏 10 克,白酒 500 毫升,丹参泡入白酒中,7 日后服用,每日 20-30 毫升,每日两三次,能清热凉血活血.

102.龙胆

  • 别名: 地胆头、磨地胆、鹿耳草(海南)
  • 性味归经: 性寒,味苦,归肝,胆经
  • 用法用量: 煎服, 3-6 克,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特禀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写写者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,勿空腹服用

  • 主治: 泻肝胆实火,除下焦湿热。治肝经热盛,惊痫狂躁,乙型脑炎,头痛,目赤,咽痛,黄疸,热痢,痈肿疮疡,阴囊肿痛,阴部湿痒。用于湿热黄疽、阴肿阴痒、带下、湿疹瘙痒、耳聋、胁痛、口苦、惊风抽搐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肝胆实火上炎症,肝经湿热下注证: 龙胆,木通,甘草,柴胡 6 克,黄芩,栀子,车前子,生地黄 9 克,泽泻 12 克,当归 3 克,水煎服,去渣,温服;或者制成药丸,每服 6-9 克,每日 2 次,温水送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龙胆蜂蜜饮: 龙胆 6 克,蜂蜜 30 克,龙胆洗净,晒干切成碎小段,加水浸泡片刻,煎煮30分钟,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,放入容器,趁温热加入蜂蜜,拌匀即成,早晚两次分服,本方对肝火上逆型鼻出血尤为适宜.

103.秦皮

  • 别名: 岑皮、秦白皮、(木寻)木皮、蜡树皮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、涩,性寒。归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6~12g。外用适量,煎洗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忌服。《本经逢原》:胃虚少食者禁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燥湿,收涩止痢,止带,明目。湿热泻痢,赤白带下,目赤肿痛,目生翳膜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麦粒肿,大便干结: 秦皮 15 克,大黄 10 克,水煎服,孕妇忌服
  • 治女性赤白带下,血崩不止: 秦皮 150 克,丹皮 100 克,当归 50 克,三味中药酒洗,炒研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日早餐前服 15 克,白汤送服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秦皮饮: 秦皮15 克, 白糖适量,水煎,加糖,温服,能治腹泻
  • 茵陈秦皮饮: 秦皮,黄柏,大黄各 9 克,茵陈,蒲公英各 30 克,水煎,去渣温服,能治急性肝炎.

104.苦参

  • 别名: 地槐、好汉枝、山槐子、野槐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4.5~9g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患处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特禀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忌用。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燥湿,杀虫,利尿。用于热痢,便血,黄疸尿闭,赤白带下,阴肿阴痒,湿疹,湿疮,皮肤瘙痒,疥癣麻风,外治滴虫性阴道炎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痔漏出血,酒毒下血: 苦参 500 克,地黄 200 克,将苦参和地黄研成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 10 克,白汤或酒送服,每日 2 次,
  • 治妊娠小便刺痛: 当归,贝母,苦参各 200 克,三味中药研成细末,炼蜜为丸,如红小豆大,每服3丸
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石榴苦参祛湿酒: 石榴 2000 克,苦参,人参,沙参,丹参,苍耳子,羌活各 60 克,白酒 1000 毫升,将石榴 捣烂,人参,苦参,沙参,丹参,苍耳子,羌活切碎后一同装入纱布袋置于容器中,加白酒密封浸泡 7-14 天后,去渣即成,适用于风湿诸证患者服用
  • 苦参酸枣杏仁饮: 苦参 30 克,酸枣仁 20 克,水煎,去渣取汁,睡前服用,坚持 10 -15 天

105.白鲜皮

  • 别名: 八股牛、山牡丹、羊鲜草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脾、胃、膀胱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5-10g。外用适量,煎汤洗或研粉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 湿热,特禀体质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• 主治:清热燥湿,祛风解毒。 湿热疮毒,黄水淋漓,湿疹,风疹,疥癣疮癞,风湿热痹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治肺受风,面色枯白,皮肤干燥,鼻塞干痛: 白鲜皮,麦门冬,茯苓,白芷,细辛,杏仁各 45 克,桑白皮,石膏 各 60 克,八味中药研成细末,每服 10 克,水煎去渣,早晚饭后和临睡前温服
  • 养生药膳:

  • 白鲜皮饮: 白鲜皮 150 克,加水煎煮,分多次服用,耐酒者可酒水分煮之,能疗产后中风,适合体虚不可服他药者
  • 鲜皮茵陈饮: 茵陈 15 克,白鲜皮,栀子,大黄 各 9 克,水煎服,可治急性肝炎

模板

  • 别名:
  • 性味归经: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参考